近年来,海盐致力于就业服务体系的创新与完善,通过搭建平台矩阵、集成全链服务网络以及强化就业专员保障等措施,构建家门口“15分钟就业服务圈”,有效拓宽了劳动者的就业渠道,加强了就业保障,助力群众实现就近就地就业,增加了“家门口”的就业收入。据统计,今年以来,海盐城镇新增就业5576人,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697人,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3.36%、11.70%,就业设施15分钟可及度100%。
为畅通就业服务“脉络”,海盐积极打造“10+N”就业服务矩阵。该矩阵以9个镇(街道)实体化零工市场为基础,同时夯实并拓展党群共富阵地、户外劳动者驿站、嘉里驿站、就业见习基地、商圈等多个小微阵地,集众力延伸就业服务半径,实现百米求职、百米见“岗”。截至目前,海盐已建设实体“嘉里驿站”10家、户外劳动者驿站169家、就业见习基地64家,与县内3处大型商圈协同开展就业招聘。同时,完善场所设置和升级改造,在镇(街道)便民服务中心、村(社区)级便民服务站、社区工作站等,建设集就业指导、求职登记等功能于一体的10个“好就业”服务站,打通就业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“自己学历不高,很难找到工作。我向社区反映了这个情况,社区工作人员很快就联系我,帮我留意一些适合我的公益性岗位信息。”家住天鸿名都的王女士说。王女士今年45岁,去年失业赋闲在家,日前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,入职了宜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,上班的地方离家很近,步行只需10分钟,而且做一休一,家庭和工作都能兼顾。
像王女士一样,今年以来,697名就业困难人员在帮扶下实现就业。为集成就业服务资源,海盐编制了《海盐县“好就业”服务站基本服务事项清单》,为劳动者提供求职招聘、职业介绍、技能培训等23项服务。通过动态掌握辖区就业困难人员底数,摸清他们的就业意愿、就业需求等情况,为他们提供职业指导、岗位推介、职业培训等个性化的就业帮扶。
今年,海盐为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发了409个见习岗位,帮扶重点群体就业6810人次、帮扶就业率达92.93%。此外,海盐还依托“重点群体就业帮扶”“嘉里红驿”等数字化应用,通过“精准画像”开展分组分类帮扶,对接企业用工、技能培训等信息资源,为就业群体提供“适岗”“定岗”培训,截至目前,累计开展转岗再就业技能培训5040人,实现转岗再就业3280人,就业转化率达65%。
为延伸就业服务的“触角”,海盐还构建了“1+9+N”全域纠纷调解网络。该网络依托人力社保协理员、人社业务经办专员、劳动保障专员和劳动关系协调员等组建就业服务专员团队,确保每个“好就业”服务站至少配备1名服务专员。同时,海盐配套开展了“1+9”移动课堂巡回宣讲等活动,为服务专员充实提升就业政策解读、就业帮扶指导等专业能力。目前,专员队伍共有493人,连续3年开展移动课堂巡回宣讲。此外,海盐还在镇(街道)调解中心全覆盖的基础上,新建了12个基层劳动关系服务站点,打通了劳动者维权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实现了约80%的劳动纠纷在基层化解。
“打造‘15分钟就业服务圈’是海盐优化营商环境、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。接下来,海盐将继续加大力度,完善服务体系,提升服务质量,确保劳动者能在家门口找到满意的工作,实现稳定就业。同时,海盐还将加强宣传引导,提高劳动者对‘15分钟就业服务圈’的知晓率和参与度,共同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。”县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。